在线免息股票配资_股票配资经验_在线股票配资门户

在线免息股票配资_股票配资经验_在线股票配资门户 你的位置:在线免息股票配资_股票配资经验_在线股票配资门户 > 在线免息股票配资 >

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哪个好 续写中学日记_劳动_教学_初中

发布日期:2025-05-06 21:16    点击次数:201

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哪个好 续写中学日记_劳动_教学_初中

续写中学日记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哪个好

1969年秋季,按以前教学体制,应读初中了。从那时起开始普及中学。离家最近的学校是“德一小学”,那里开办的是“小学戴帽初中班” 在外公社(建设)“借读”。我的初中是从这里开始的。在那里,学生多一些,两个班共60多人。课间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些学习的话题,看过什么小说,故事内容,对故事中的人物,谈自己的看法。记忆中徐则国、李友斌、徐岗讲得多,我是个听客。数学课,先讲26个英文字母,发音用汉字一一标出来,如:C—西、G—记、…… 等等,至今非标准的发音也没纠正过来。第二年,学校成立了团支部,我和李友斌是第一批加入共青团。初中阶段,政治课张福祥老师讲,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。讲历史事件中列举很多例子,学生们都愿意听,听的都明白。

上学要过一道梁六里路,一次天下大雨,我们远路的学生魏福清、刘子良、舒双云和我被大雨截住了,班长李友斌从家里送来了小米、锅碗筷,晚上住在老师的办公桌、椅子上。那时,穿衣服都是姐姐给做的,衣服做的是又肥又大,别人开我玩笑,说这衣服能穿五六年啊。鞋子也是妈妈纳鞋底自家做的。

这期间,上边决定:由原来的秋季升学,改为春季升学。1971年末,初中结业。我升入八年级(高中一年)。原来的两个班,合并一个班,不到40人。其中:一名“五七战士”,讲语文课;数、理、化由田老师一人讲,同学们认为他讲得好。田老师利用他的古文言文功底,给我们讲古代人学习的例子“弈秋学习下围棋”的故事,学习要专心致志,不可一心二用,否则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。等等,其目的是教育我们学习专心致志,掌握知识要扎实,下苦功夫,获得真知识,把知识印在脑子里,牢记在心上。他经常讲一些难题让学生练习试作。有时给同学们讲一些关于大学的事,对于一些想学习的孩子来说这话题是很有吸引力的。这学期,全公社进行了其中统一考试。田老师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,认为数学、语文(没考作文)能得满分。成绩出来以后,打脸了。那次,对我触动很大,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统一考试,却是尝到了考试失败的结果。这是对一个中学生在学习的路上发出的警示:学习要认真对待,来不得半点虚伪。

展开剩余84%

秋季开学,上边决定不具备中学办学能力的学校停办或合并,德一学校高中班被撤销。我们借读的学生回到务欢池中学,是一所公社所在地的完全中学,原来是阜新县第四初级中学(四中),校舍还在,教学体制变了。一年、二年是初中,三年、四年是高中。我被分到三年四班插板。

到学校后,第一堂课是从劳动开始的。

学校的张副主任得到一条社会信息,承揽一个修鱼塘的工程,完全靠人工抬框运土方。四个年级16个班全部参加,年龄大的20虚岁,小的15岁左右,可怜那些没长成的孩子们,是在挑战他们的体力吗!每天骑自行车从四面八方的家出发,自带劳动工具,带着午饭,最远距离有25里路,如:东南方向的沙力根、西南方的广民五队、正北方的集中柳树营,东北方的天恩东店子等。7点半到碱锅水库施工现场,8点钟准时开始干活。中午休息一个小时,下午5点收工。有一部分学生家里口粮不足,用些蔬菜搭配充饥。

整个施工现场,分割成16块,每个班作业位置插一面红旗。面对大量的土方工程量师生们没有恐惧,学校一声令下,师生们立即投入劳动。装框的、抬框的,没有闲着的。相互鼓励加油,工地上广播喇叭一直宣传,鼓励师生们,排除困难去争取早日完工。

我们班42名同学,施工期间几乎没有缺席的。副班长杨守富个子不高,身体结实,嗓门大,声音宏亮,干活时很有煽动性。班长肖抒芳是女生,每天都是早早地来到工地,劳动装束穿戴完整,第一个带头,开始一天的劳动,同学们随之而动,立即投入劳动。收工时最后一个离开现场。我们后来到班级的几名学生,在劳动中和大家很快的熟悉了。

施工作业开始,是平地,把挖出的土装在框上,两人一副抬,抬到鱼塘外边。随着工程进度向前推进,抬出去的土越堆越高,鱼塘逐渐加深,坑底积水。挖土带水,抬框登高。劳动强度加大。同学们真有些吃不消,有的累病了,不休息,仍在坚持劳动。广播喇叭不断地给同学们鼓舞士气,坚持就是胜利。中午休息一个小时,躺在地上睡着了。

计划14天的施工时间,提前3天完成了。每人发了一条毛巾,作为报酬。每个班级都有几人受到学校的广播表扬,其中有我。

这次劳动,校方是按着教学计划安排的,美其名曰:贯彻“五七指示”实则是挣点钱,补充教学经费。对于农村长大的孩子,劳动不陌生,但这次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体力承受能力,达到了身体承受极限。

开始上课了,这里的教师多,每科至少有一名教师。还开了俄语课。我在德一学校没开外语课,自己找时间补课,发音一塌糊涂,一时间学习恍惚。物理课跟不上,概念混淆。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给自己补课,本学期课程结束时,算是半明白半糊涂,好歹那时期教学对成绩不要求,三年级的文化课敷衍了事,自己欺骗了自己。到了四年级时,上边也相应的对文化课有了要求,语文课、数学课教学安排示范教学课堂,各年级分别派学生参加。李春荣老师担任政治课教学,讲政治经济学,课堂上举很多例子,一听就懂。同时结合国内外形式,安排一些新教学内容。总之,讲课生动活泼,同学们都喜欢听,课堂上没有打瞌睡的。他讲的政治课很受欢迎。

外村的学生离校比较远,有部分学生是在学校住宿,特别是到了冬季住宿的学生多一些。住宿的条件是很差的。每间宿舍一间屋子对面火炕,每人占用只有40厘米宽,自己取柴烧炕。女生宿舍好一些。学生从家带粮米,食堂给做饭,管理员杨春才克扣学生口粮吃小灶。一次有个学生在班级同学面说“余方龙一顿吃4块玉米发糕1.6斤”。“你是嘲笑我!”两人吵了一架,食堂打饭严重缺斤少两。

住宿生晚间没有任何活动,不学习,有的男学生在宿舍小赌博打扑克,输赢赌饭票。肖抒芳女生宿舍里,读书成为习惯。阅读古今小说,中外名著,积累文学知识,加深文学修养。陶冶情操。

那段时间,学校的课堂内外,恢复高考的传闻时常出现,也是慧眼的预测。教育是国家长远之计,国之根本,不能长期混乱下去。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的,促进学生学习,组建一些兴趣学习小组,学生自愿参加。有理论学习组、文学阅读组、美术组、无线电小组等,还成立了文艺宣传队,男女篮球队。通过这些措施,发现和培养一些学生爱好及特长。

文学阅读小组,这方面有潜力的学生较多,其中肖抒芳就是其中之一,平时喜欢阅读,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,具有朗读天赋,她的声音就像磁铁一样让人驻足倾听,每当学校举行集会活动等场合,都能听到她拟扬顿挫的声音里释放出一代人的情感和期待。如果有社会选能深造的机会,至少省、市级的广播电台的播音坐椅应有她位置。理论学习组多是各班级骨干,他们有组织领导能力、思维敏捷、具备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,通过学习,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升华,写作能力超出一般。张树军是学生中的佼佼者。在校内,在社会活动中他写的文章没人可比,超出了同时代高中生的写作水平,是学校的骄傲。校篮球队、文艺队是学校的一张名片。给学校带来了一种生机,朝气蓬勃。从他们的装束上不难看出,上身夹克衫、黑色偏短裤,白色运动鞋,男生头戴一顶军帽。很有时代特色!女生穿戴虽说不是特别扎眼,但也有几分超俗。吸引众人的目光,是那个年代中学生的标配,身边走过不妨多看几眼。男女生都很理智,顶多见面打个招呼,没有非分之想。那时人的荷尔蒙发育较晚。多数学生即使有想法也是默默地藏在心里。可想不可即。从没听说学生之间,暧昧、谈恋爱之说。在特长方面,篮球队员场上生龙活虎,球技每个人都有突出表现。徐万龙是篮球队的标杆队员,为日后走向社会积累了口碑。要想参加文艺队是需要有绝活的,吹打弹拉必有一手,刘大军就是其中的一位,个人的综合素质超众。文艺队通过培训,专业特别指导,表演的节目,惊艳四座。我特别羡慕,可惜没有那个天赋,只能当个观众。我参加了无线电学习小组,没有基础、没有专业指导,没有设备和仪器,我一无所获。

那段时期办学,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必定召开。每个班级是一个代表队,我班是以肖抒芳为首的班级干部组织此项活动。从动员参加,到项目计划,整个过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,圆满完成,并取得预期效果。那时的学校,类似的活动很多,特别是走出学校,班级干部唱主角。她的组织能力初露锋芒,这是她组织能力原始的积累,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。在班级冬天白天时间短,肖抒芳有时晚上主持班干部开会,落实相关活动,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。

那时的我,只是想学习课本,希望将来能恢复高考,异想天开。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,课后抓紧完成作业。我的语文学习基础很差。小说没读过,名著没看过,没有阅读,哪会写作呀!文言文课本上也出现几篇,更是稀里糊涂,基本的实词、虚词分不清。可社会运动一个接着一个,学校紧跟,开批判会,写发言稿,没有文学知识积累,没有素材,只能抄报纸、杂志,临时找资料。课堂上,一些学生扰乱课堂纪律,干扰老师正常讲课。班级里学习的环境氛围很差。农村的冬天教室很冷,用铁炉子取暖难以挡住冬天的严寒,每当下课,炉子围一圈人烤火,女生是挤不到炉前烤火的,我坐在后面自己的坐位上不去烤火。每年入冬前,窗户都安上了玻璃,可有的学生搞恶作剧,故意把玻璃打碎,北风从窗户刮进来,直吹到腿上,受到寒风吹,腿留下了病根儿,伴我终身。学生上学,不想学习,没有目标。可见,不想学习的学生,是什么样的结果。这是一代人的悲哀!社会还有希望吗?

回到家里,没时间学习,帮助父母做家务事。星期日、夏锄假、秋收假、寒、暑假,干灵活、有时去生产队挣几个工分。冬天到外面去拾柴。那时,社会普遍缺粮食,每年家里口粮不够吃,六七月就断粮。有个同学买7尺的确良布料,搭伴坐运煤的火车不用买票去黑龙江农村,换回50斤小麦。我也想去,父亲因我的身体较弱,不让我去。

个人爱好方面,文艺体育一窍不通,家庭成员都是祖祖辈辈都是单一的庄稼人。和社会沟通没有,在学校显得孤僻、单调。导致性格内向。唯一喜欢的是学习,喜欢做数理化习题。

读书无用的思潮在社会上还是学校仍占据着主导地位。影响着各级官员的决策。在教学安排上,每个学期有两周劳动课,雷打不动。夏锄、秋收季节安排放假。在大背景下,中学生参加政治运动是教学的主课,经常出现一些政治标杆人物形象成为学习的榜样。一些狂热分子奇思苦想创造奇迹。干扰着社会前进的方向。

一九七一年后,大学开始招生,从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工人、农民、士兵中推荐优秀人才上大学。一九七三年夏天招生时,晴天霹雳一惊雷,“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”震荡了教育界。本来教育质量稍有复苏的希望又被“白卷先生”泼了一缸冷水!被压了下去。想通过学习成绩改变命运的念头被打消了,学习积极性的热情很快被冷水浇灭了。像这样的浪潮一个接着一个。

那一年学校升学季又恢复到秋季入学。冬季的毕业生又延期了半年夏季毕业,本届中学阶段历时五年学习(1969.9.1~1974.7.31),一九七四年七月卅一日毕业。毕业离校时,班主任老师,对我们即将走向社会,重复了那句话“要学好社会大学的无字书”!

念书的人,都想有个好的前程。社会大学人人都在上,天天都在学。我的目标不是社会大学,而是有围墙,有教室的课堂大学。课堂上的大学,理论上讲,有希望。经过二年社会实践,表现好,去参加工农兵大学的选拔推荐。事实上是何等艰难啊!对无家庭背景的青年根本不可能的。那是走后门是社会的主流,人人都恨,人人无可奈何。

回到社会的农村青年改变自己,奔前程。有几种选择。一等人,创造机会。在广阔的天地里心有弘毅大志,施展才能,建设家乡。郭峰是农村青年中立志的典范。是人中龙凤,学不来;其次,寻找机会,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机会。比如参加国防建设当兵,进入公社团队,等等。郑殿荣、孙凤武、马长军等,这小部分人是超出一般的,能力仅次于一等人的;最后是,等待机会上门。守株待兔,傻等,傻等!我是属于这一类。等到了二年实践,一九七六年工农兵大学招生了,我看到的是:公社教育组给被推荐人员填表格。我还在傻等呢。有人才能走后门,上头没人,哪有我的机会,一切都在说谎,骗人!我的心寒透了。

守株待兔,兔子是来了,我没捡到。到了十月份,来了意外的惊喜。国家恢复了高等教育考试。机会又一次等来了。我高兴极了,头脑开始膨胀了。从看到报纸,到考试时间(12月1~2日)仅有五十天,三年半没有看文化课本了,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复习。尽管报纸公布了高考大纲,个人理解不透,不知怎么复习。没有材料可参考。到中学去了几趟,参加了周老师的数学考试辅导。化学王老师也讲了几次课。其他记不清了。其余时间是自己复习。找了几本文革前的课本,算是复习资料了。一边上班,一边复习,约一个月的时间。填报志愿的时候,看的眼花缭乱。学校的名字看着都闪光,好像是学校大门向我开的。专业名字五花八门,有的从来没听说过。这方面真需要有行家指点迷津。感到哪个都好,哪个都喜欢。真正看准哪一个,说不上来。报医学院,被一位老师给拦住了,农村孩子,在报考专业方面更是一头雾水,迷茫,没见过世面。被可能的事情冲昏了头脑。最后选定了“清华、中国科技大学、南京大学”。12月1日2日两天如期参加考试。接下来等待,好漫长。

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了,落榜了。没高考时,盼高考,高考盼来了,变成了大学漏子。实力不足,无法实现野心。文化知识与理想不配位。一时间无法面对现实,这是一生的痛,终身遗憾!什么心情都没了,失去自信,与心中的女神打招呼的勇气都没了,万念俱灰,无法面对一切。一九七八年三月份悄悄地的去读中专了。

到校后不久,辽宁省招生办来通知。未录取的考生168分以上、已被中专录取的200分以上的重报志愿。我查分199分。认命吧,命中没有大学。没有学到足够的中学文化知识,才不配位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哪个好,因果报应。(2025.5.4)

发布于:辽宁省